普华永道与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今天联合发布的《理性决策信心上扬——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调研》报告显示,东盟主要经济体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已成为中资企业的热门投资地。扩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和多元化供应链成为他们的主要投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中资企业盈利情况较好,对投资表示满意,未来计划增加在东盟的投资。
普华永道今年7-8月对在东盟经营的中资企业展开深度调研,共有30家企业参与调研,其中制造业占三分之二,其他行业涵盖交通运输、金融、能源与化工、农业、建筑、批发零售等。
总体调研结果显示,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前三大投资目的地,分别有67%、47%和40%的受访企业在此经营。此外,超六成的企业实现盈利,八成企业对投资表示满意。
聚焦中资制造企业,其出海东盟的目的较为多元策略池,扩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均为其重要考量。
在投资方式上,95%的中资制造企业以自主投资或独资形式进入东盟市场,35%的企业选择合资合作的形式。三成的受访企业选择多种形式结合的模式。
总体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迅速且市场前景广阔(73%)、生产和经营成本低(57%)和产品容易进入其他市场(47%)是受访企业认可的东盟主要优势。
在投资风险方面,政策的稳定性(80%)是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对政府审批程序复杂和经营成本上升也有所担忧。
在运营管理方面,人才的招聘与管理是受访企业选择的首要挑战,占73%。其次为海外供应链管理和产品与服务的成本管理,均为53%。
在投资东盟的中、后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70%)和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经验不足(60%)则为主要难点。
超七成的中资制造受访企业认为其所在东盟国家的营商环境较两年前有所改善,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向好趋势明显。超八成中资制造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东盟增加投资,这表明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信心保持高位。
总体而言,中资企业在投资东盟时广泛期待包括人才、税收、跨境资金流动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增强营商政策的稳定性与透明度(80%)与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70%)是企业认为有利于吸引外资的两大措施。企业对税务优惠政策(63%)、给予外资同等待遇(40%)和提高政府政策咨询的便利性(40%)等方面也较为期待。
普华永道中国南部税务市场主管合伙人王舜宜表示:“随着东盟各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策略池,其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东盟多国都对制造及研发活动以及成立区域总部提供不同的税收优惠,而且各国与欧美的关贸协定网络和来源地认定都不尽相同,投资者在选址时候宜做好调研和可行性评估,在充分把握税务机遇的同时管理好税务和其他方面的风险。”
股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